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记者尤思琪)11月7日,为期5天的2025年“馆校合作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”项目在湖北省科技馆圆满结束。来自湖北、陕西、江西等省市科技馆的80余名中小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参加了本次项目,学习探索馆校合作科普教育的合作办学新模式。此外,该项目还将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实时同步教育。
据悉,该项目由教育部教育司、中国科协科普部牵头。主办单位:中国科学技术馆,主办单位:由湖北省科技博物馆主办,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院协办。主题为“基于科技馆科普资源的实践科普活动设计”,加强中小学科普教师结合科普场所科普教育资源的综合设计实践。活动竞赛旨在帮助教师提高科学素质。我们提供基础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,并根据科技馆的展览资料进行活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。思考如何将世界科普资源、科技馆深度融入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体系,促进科普教育资源整合进一步发挥科技馆系统的影响力。
一群学生的照片。
该项目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多位著名专家、教授担任讲师。专家和老师们就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向同学们进行了实地报告,并与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。通过参观科技馆常设展厅、体验展品、观摩科学实践活动、讨论小组活动设计,学员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,将培训中学到的新概念结合起来,形成学习成果。在成果展示中,各培训组以海报、教案、演示、现场讲座等多种形式,全面展示了基于科学馆资源开发的实践科学活动方案。这些指令展览设计基于科技博物馆的流行科学资源。严格遵循“实践活动设计”主题,涵盖人工智能、古代技术、基础科学、天文航天、生态文明五个主题。这些体现了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。
培训现场
“图书馆与学校合作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技能项目”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,对于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素质、提高科学教育质量、加快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这是实现“双预”服务和“双减”政策的重要举措。新形势下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,博物馆与科技学校的密切合作已成为培育科学领域、促进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。此次培训播下的种子将在教育领域生根发芽,助力加快打造基层科技教育强国。
为优秀案例团队颁发荣誉证书